鼻炎诊断

经济日报企业500强排名方式应优化

经济:企业500强排名方式应优化

企业500强排名逐渐显现一些弊端,如重视影响力轻视竞争力、重视数量指标轻视质量指标、重视短时间变化轻视长远发展等。必须顺应潮流,改革创新,转变产生方式,实现由"排名"到"评选"的转型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前不久发布了201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引发广泛解读和热议。我国儿童白癜风症状实行企业500强排名已十年有余。这项工作在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笔者认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势下,企业500强排名应转变产生方式,实现由"排名"到"评选"的转型升级。我国企业500强排名工作主要存在三个弊端。1是重视影响力轻视竞争力。影响和决定企业强弱的基本因素是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两个必要条件,才能是"强企"。小而精的企业缺少影响力,大而虚的企业缺少竞争力。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够"强企"的标准。而现行的企业500强是主要依据营业收入来排名的,它反应的是企业经营范围、影响力的大小。以它为标准进行企业排名,突出了影响力而忽视了竞争力。这样排出的只能是"企业500大"而不是企业500强。企业500强排名根据上的偏差导致很多只有影响力而没有竞争力的"弱企"也进了强企排行榜。我国500强榜单上的企业有一部分是靠产品价格暴涨、政策扶持和垄断做大了营业收入,也有一部分是亏损企业,还有的企业是靠并购或留榜或一夜之间入榜。这明显是违背企业成长和发展规律的。这样的构成,下落了企业500强排名的科学性、权威性。2是重视数量指标轻视质量指标。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一个客观的成长发展过程,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表现企业500强的应该是一个由相干若干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依照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原理,可以在营业收入和盈利总额指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反应劳动创造能力、资产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保能力、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等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产收益率、科技研发投入率、碳排放率、品牌国际评分和跨国指数等。现行企业500强排名的指标是唯一的,即营业收入。企业营业收入是一个综合的数量指标,它直接反应企业的经营范围,但不能直接、真实、准确反应企业的竞争实力。单纯以数量指标排榜,坚持的是数量导向,容易传递毛病的信息,误导企业进行"销售额比赛","唯销售额论英雄",盲目扩大,粗放经营,而不白癜风遗传是集中气力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这类偏向是非常有害的。3是重视短时间变化轻视长远发展。其实,企业年度间的变化其实不重要,人们更看重的是其长远发展趋势和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500强排名只重视企业年度变化,而忽视长时间发展趋势和内在演进规律,容易误导人们堕入"重短轻长"和心理浮躁的误区。企业500强实行年度排名过于频繁,有炒作之嫌,确无必要。笔者认为,3年或5年排名一次完全可以。总之,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势下,企业500强排名也应顺应潮流,坚持改革创新,转变产生方式,实现由"排名"到"评选"的转型。其基本思路可以是:根据影响力与竞争力相统一、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一个指标体系,每项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权数,把统计出的每项指标数值分别乘以其权数并累计求出总分,总分排列前500位的即是中国企业500强。如果3年或5年评选排名一次,则需要对各企业3年或5年的综合总分求出序时平均数再进行排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aua.com/byzd/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