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典型症状病初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偶尔咳嗽、打喷嚏等,随之从鼻腔内流出水样鼻涕,并用前爪挠鼻,其鼻液由清水转为黏性,最后发展到脓性,挠鼻也更加严重,使鼻孔周围皮肤红肿、发炎,乃至脱毛,形成结痂、污垢,导致呼吸困难,病情加重,身体衰竭,继发感染其他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皮下脓肿、子宫积脓、睾丸炎等)而死亡。
剖解病变病初鼻黏膜充血,鼻窦和副鼻窦黏膜红肿,鼻腔充满白色浆液和脓性分泌物,轻度至中度黏膜红肿、黏膜增厚等。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兔的抵抗力,净化兔舍空气环境,除臭降氨气,定期皮下注射波氏杆菌、巴氏杆菌二联苗,每次1毫升,每年接种3次。
有条件的兔场可以在本场分离病料制作疫苗。
发病季节加强管理,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
具体方法:氟苯尼考等药物肌肉注射,48小时后再注射一次,病重兔应淘汰,死兔应深埋或焚烧,笼舍用具等用1%~2%的烧碱溶液或10%~20%的石灰水或3%的来苏儿液严格消毒。同时注意环境卫生,加强消毒灭菌,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兔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