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病因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鼻炎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5296112381594&wfr=spider&for=pc

各位好友是否知道   

水煎服,每日1剂。

祛风开窍,活血通络,对一般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均有效。对于水气者,可加黄芪20克,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如有恶风畏寒等症状,可加桂枝6克;如早晨或有时鼻流黄色黏液、额部时痛,为风寒郁而化热之兆,宜加连翘12克,金银花15克(如果黄涕较多,可加生石膏15克和泻白散,以增加清肺的作用)。 外用方1、麝夷粉   

麝香0.3克,辛夷1.2克。   

二药共研细粉,装瓶密闭备用。每次取如绿豆大一小团,用药棉包药成棉球塞鼻。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如两鼻腔均不通气,可交替塞药。   

适用于各类鼻炎。2、鼻痔验方   西月石10克,雄黄3克,冰片0.3克。上药共研细末,吸入鼻中,每日3~4次。适用于慢性鼻炎兼鼻息肉(鼻痔)者。3、月栀散   黑山栀30克,硼砂10克。二药共研极细粉,每次用药粉如黄豆大,嗅入鼻中,每日4次。适宜于慢性鼻炎有鼻出血者。4、嗑鼻散 山奈30克,白芷30克,细辛10克,冰薄荷2克,鹅不食草30克。上药共研细面,贮瓶密闭备用。每次用少许嗑鼻,每天用3~4次。适用于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一般1~2周即可痊愈。上方加入硇砂3克、枯矾10克,还可治疗鼻息肉。

健脾补肺益卫,宣肺祛邪通窍法治疗鼻渊

患者姓名:苗某男-08-09?

就诊时间:-09-02

主诉:间断性打喷嚏、流鼻涕6年余。

现病史:6年前,无明显诱因始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呈清稀状,不伴有发热、头疼等。每逢感冒或天气转凉而复发,平素易感冒。多次求治于西医治疗,按“鼻炎”曾服用大量西药(扑尔敏等),效果不明显。今特请李老诊治。现症见:咽喉部疼痛,打喷嚏,流清鼻涕,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动则尤甚,饮食可,二便正常。舌质: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苔白腻。脉象:沉脉,细脉

辨证分析:青少年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10余年,长期患病,诸脏虚弱。肺脏虚弱,肺气不足,卫阳不固,则易为外邪所犯,留滞鼻窍而为病。身体乏力,动则尤甚,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与哮喘病久致肺、脾等脏亏虚有关。

方名:通窍鼻渊方加减

组成:黄芪25g,西洋参10g,苍耳子10g,辛夷10g,薄荷6g,桔梗10g,白术12g,川牛膝15g,焦山楂12g,焦神曲12g,焦麦芽12g,木瓜18g,茯苓15g,生苡仁30g,白芍15g,陈皮10g,砂仁8g,防风4g,甘草3g

用法:14剂,每日一剂,水煎

医嘱:清淡饮食,忌生冷、辛辣油腻之物。注意避风保暖,预防感冒。

按语:

方中黄芪、西洋参补气养阴,益卫固表治其本;苍耳子、辛夷通利鼻窍,为治疗鼻渊之要药;桔梗合薄荷以宣肺利咽;哮喘病久致脾胃亏虚,故予白术、茯苓、生苡仁,砂仁、陈皮、木瓜、焦三仙健运脾胃,理气化湿,燥湿温中,调理中焦;川牛膝合白芍可补益肝肾,平抑肝阳;本病日久,肺卫气虚,卫外不固,故配伍防风合黄芪、白术为玉屏风散以固表,甘草调和药性。

鼻炎除了鉴别和治疗外,还要重视预防。鼻炎的发作是否,关键和人体的正气有关,《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应该注意清淡饮食,少食辛辣油腻性食物,戒烟限酒,多注意锻炼身体,快走就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对强壮心肺有益,建议每周运动不低于三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

在这里再教大家一个国医大师李振华李老师常用的预防感冒、鼻炎的保健操。

揉捏鼻部:用手指在鼻部两侧自上而下反复揉捏5分钟,然后轻轻点按迎香和上迎香各1分钟。

推按经穴:先用拇指交替推印堂50次,然后用大鱼际从前额分别推抹到两侧太阳穴处1分钟,按揉手太阴肺经的中府、尺泽、合谷各1分钟,最后按揉风池1分钟。

提拿肩颈:用手掌抓捏颈后正中的督脉经穴,以及背部后正中线两侧的经穴,自上而下,反复4~6次。再从颈部向两侧肩部做提拿动作。重点提揉肩井穴,做3分钟,按揉肺俞穴1分钟。

揉擦背部:用手掌在上背来回摩擦按揉,感觉到皮肤透热时为度。   

注意:以上按摩手法每天做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中医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鼻炎除了需要辩证治疗外,还需要和整体相联系,特别是和肺密切相关,总之治疗慢性鼻炎多从肺入手,如肺气虚用补肺汤或玉屏风散。

在临床中鼻炎多是由于感冒后治疗不彻底而引起的,所以鼻炎提早治疗非常重要。

相关阅读:

国医大师李振华先生忆秦伯未先生妙用炙甘草汤

李振华:我父亲为母亲求来的梅核气方,已经近百年了

国医大师李振华:妙用香砂温中汤治胃炎

李振华:学中医要文理通、医理通、哲理通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aua.com/byby/13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