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鼻炎

千万别把迷信当成自己要学习的成功经

我曾经的一位同事非常痴迷于买彩票,当我问他是随机选取号码还是自己手动选取号码的时候,他告诉我:“之前我一直是随机选号码的,但是自从有一张彩票让我中了五元钱之后,我就一直坚持在买这个号码,因为我认为这串数字会给我带来好运。”——如果对他来说,中奖算是一种成功的话,那么他认为能够带来“好运”的那串数字真的会让他中头奖吗?虽然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和他联系过了,但是我认为他的这种选号方式并不是他中奖的保证。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用鸽子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当他经过随机的时间像被实验的鸽子发放食物的时候,他发现鸽子会慢慢地认为食物的出现与之前的某个动作有关,之后的现象表明,当鸽子认定了是自己的某个动作(包括摇头、转圈……以及很多奇怪的动作)带来食物的时候,它们会试图通过重复那个动作来让食物出现。实验还表明,当鸽子认为自己具备了“成功经验”之后,即便有很多次并没有食物出现,它们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求食舞蹈”。年的另一个实验则表明了人类也同样“迷信于成功经验”:被实验对象是四名高中生,他们面对的是四个按键,并被告知只要通过按键能够让实验室的红灯亮起,则会得到奖励。这四名学生不知道的是只要单独按下3号按键,红灯就会在十秒钟后亮起,正是这十秒的时间间隔,让他们认为自己所按下的“组合键”才是保证红灯亮起的“成功经验”。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正确的顺序是先后按下按键,有的人则认为是组合……。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是因为掺入了一个“未知的十秒钟”,就导致了人们认为必定达成结果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和现实并不是那么吻合。古代的人可能因为在刚好做某几个事项之后发现天空开始下雨,并由此“总结”出了“求雨”的仪式,而现代人也会因为运动出汗之后发现自己的“感冒症状”有所缓解而得到了自己的“偏方”,虽然这很有可能是把鼻炎误认为感冒并且因为运动加快新陈代谢而减轻了鼻炎的症状……在《风营销》的文章当中,我总是在强调“成功是不可复制”,因为如果成功可以复制,那么应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复制”而成功,那么你所看到的就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像你“迷信”的成功案例中的人士那样成功,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你所认为的“成功案例”与“成功人士”都只是极少数,从数量上来看,已经少到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种成功到底是大概率的必然事件,还是像上面实验中所展示的“随机可能”呢?“成功学”是“管理学”的分支之一,凡是能成为一门“学问”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它必须具有“普遍适用性”——简单解释一下,“普遍适用”的“学问”,其中的逻辑关系是可以用因果来表示的,而那些被人“崇拜”的成功案例却不是——不是说你按照成功人士的成功案例操作一遍就一定会成功。把没有因果关系的条件和结果强行捆绑在一起,很可能就是“迷信”的开始。盲目地学习成功案例,而不考虑环境的变化,认为按照别人的路径自己可以成功,这真的不能算是一种“学习”,当然,也不算是抄袭,而是一种“迷信”。从上面的几个实验来看,“迷信”之所以产生,不是因为人们没有想法或者说没有见识,而是见识的太少,掌握的信息不够。如果我的那位同事知道彩票的中奖概率,如果鸽子知道自己只是个实验品,如果那四名学生知道灯会在按键十秒钟之后才亮起……,他们会怎么看待“结果”、“成功”与“自己该做什么”呢?人,确实需要学习,但是需要的不是偏执,而是广谱地学习,这样才不会让我们自己蒙蔽自己的双眼,不会因为住在井里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就目前的社会文明来说,肯定都不是源自于“迷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aua.com/yfby/15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