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炎>>鼻炎病因>>田野里的中药苍耳人民资讯>>
夏日远足,回家后裤腿上总会粘些毛球儿样的东西,需要使劲刷才能下来。这些小毛球儿就是苍耳子。儿童读物中讲述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总会提到苍耳。苍耳子以钩状的硬刺黏附到动物身上,随着动物的脚步传播,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
《神农本草经》中说苍耳“味甘温,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则多记载苍耳可以治疗五官七窍的疾病,如《本草蒙筌》说苍耳“止头痛善通顶门,追风毒任在骨髓,杀疳虫湿”;《本草正》说苍耳可“治鼻渊”;《本草备要》说苍耳“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
《重订严氏济生方》中载有苍耳散,以苍耳通鼻窍,配伍辛夷、白芷、薄荷等治疗鼻渊,鼻流浊涕不止、前额疼痛(即慢性鼻炎、副鼻窦炎)。
不过,苍耳子有毒,不能大量使用。苍耳中毒反应轻重不一,轻者可见头晕、头痛、懒动、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终日昏沉嗜睡,进而出现昏迷、抽搐、心动过缓、血压升高、黄疸、肝肿大、肝功能损害、出血、尿常规改变或少尿、眼睑浮肿等,乃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肝脏、肾脏损伤所致。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苍耳的使用剂量。《中国药典》中规定苍耳的使用剂量是3~10克,小儿用量更应适量减少。
研究表明,苍耳子的毒性在高温时可被破坏。所以,使用苍耳子时忌用生品,尤其不要拿郊游时采摘的新鲜苍耳子直接入药。
本文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