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炎>>鼻炎诊断>>如何有效预防兔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是家兔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四季发生,大小兔易感,疫苗效果甚微,药物控制困难,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病程持续期长,容易恶化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等特点,是生产中最为顽固的疾病之一。 根据调查,在我接触的中国所有的兔场,绝大部分都流行过传染性鼻炎,不过总的趋势是:南方发病率较低,北方较高。 传染性鼻炎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其主要规律是:
1.饲养密度。饲养密发病率越高。反之,低密度饲养,发病率较低。笔者在美国参观三个兔场,种兔均是单层饲养,密度很低,没有发现鼻炎。
2.兔笼层次。以三层兔笼饲养来看,上层笼饲养的兔子鼻炎的发生率较高,而底层笼发病率较低。 3.兔笼摆放位置。在一个多列式排放的兔舍内,鼻炎的发生特点是靠近北墙和南墙放置的兔笼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冬季靠近南面墙的笼子发病率最高,位于中间放置的兔笼发病率较低。 4.饲养方式。室外笼养发病率低于室内笼养,小规模家庭兔场低于大规模兔场。 5.品种。肉兔、毛兔、皮兔都可以感染鼻炎,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肉兔的发病率最低,毛兔最高,獭兔居中。这种差异主要是遗传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对于抗病力较差的毛兔和皮兔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应注意抗病力的育种。 6.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幼兔阶段,鼻炎的感染率和感染速率最大,幼兔到青年兔的过渡期也有较高的易感性。似乎在家兔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鼻炎的易感性也高。降低兔群的整体发病率,应从小兔开始,狠抓幼兔和青年兔,严格控制种兔。 7.季节。传染性鼻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8.兔场。不同的兔场鼻炎的发病率差异很大,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营养条件都有关,其中,兔群的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是决定性因素。当一个兔场引进高发病率的兔群时,必然会给以后疾病的控制带来难度。一个管理不当的兔场,鼻炎及其他疾病的比例自然上升。 传染性鼻炎用多种药物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多种药物对传染性鼻炎都有一定效果,但都不能根除这种疾病。
1.传染性鼻炎是以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病原菌平时在家兔上呼吸道和扁桃体内存在。一般兔群的带菌率为50%~80%.
2.以上病原菌多为条件性致病菌,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
3.导致家兔传染性鼻炎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兔舍内的空气质量。有害气体越浓,鼻炎发生率越高。而影响有害气体浓度的因素有:饲养密度、通风状况、设备的完善情况和粪尿的清理。 4.传染性鼻炎的预防应寄希望于疫苗。据笔者调查,目前巴氏杆菌单苗效果很不理想,如果注射可使用巴-波二联苗,最好以本兔场分离出来的菌株制作疫苗,预防有一定效果,但没有绝对把握。 5.众多的药物对预防和治疗传染性鼻炎都有效果。可用麻杏石甘散纯中药制剂每g配料斤,每月预防用5-7天,效果显著;治疗时可配合恩诺沙星同时使用;自己作料的朋友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肠道专家,可以兔群免疫力,提高酶的活性、降低胺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