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炎>>鼻炎饮食>>不要成为过敏性鼻炎治疗路上的雷多多>>
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保守估计全球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超过5亿。过敏与环境改变、饮食结构变化、生活习惯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等相关。
过敏性鼻炎在发达国家的患病率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患病率要高于农村,儿童的患病率要高于成人。除了遗传的因素外,儿童患病的因素还可能和出生在过敏季有关,或者在生命早期使用了抗生素,或者一岁前暴露在吸烟的环境里,又或者出生后第一口奶不是母乳而是配方奶等。
面对如此高的患病率,临床上涌现出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虽然近20年来国内外过敏性鼻炎临床指南各种版本已经更新多次,但在实际临床中,仍存在诊断和治疗不规范、患者自行乱用药等诸多乱象,不仅影响治疗效果,有时还可能带来新的伤害。今天施大夫来聊一聊过敏性鼻炎常见误区:
误区一:追求根治
有一次临床中有一个患者拿出一个所谓的根治的方子:
维生素c三片,红霉素肠溶片二片,扑尔敏一片,地塞米松一片,甲硝唑一片。早晚各一次,连服三天。需要的转走,救人一鼻啊!
这不知是哪个大夫开出的药方,估计是把他平时常用的药都罗列上了,“三素一汤”大包围式的滥用药就差输液了!
经不起推敲的所谓“根治”药方这药方中的红霉素和甲硝唑属于抗生素,过敏性鼻炎属于非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它无效,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耐药;地塞米松属于激素,滥服激素危害更大。过敏性鼻炎属于慢性炎症,用激素治疗有效,但仅限于鼻腔局部使用的喷鼻激素,剂量要比口服的剂量小得多,常规不会推荐使用口服或者注射这样全身用药的方式治疗过敏性鼻炎。扑尔敏虽是抗过敏药,但由于吃完犯困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常规也不推荐服用,尤其是儿童不推荐使用这类可能影响大脑的药。
误区二:拒绝激素
某日,门诊来了一名5岁的过敏性鼻炎小男孩,确诊两年,期医院,但症状控制得不好,妈妈带来一塑料袋的药向我咨询该怎么用,我逐一查看这些药,没有最管用的鼻喷激素。
我就问妈妈:“是不是每次就医,你都会告诉医生不要开激素?”她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说:“你看,医院,他们不把最管用的药开给你,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你先说了不要。”
这样的家长不是个案,谈激素色变的现象很普遍,有些人宁愿相信虚假宣传的所谓不含激素的“祖传秘方”,都不愿正规使用鼻喷激素,殊不知很多“秘方”偷偷摸摸加了激素,剂量不可控,危害更大。
家长们应该知道,鼻喷激素不只是我们国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在国外也是首选的一线药物。
这类药的常见副作用轻微,主要局限在口鼻周围,比如鼻出血、鼻干、嗅觉异常等,停药后会恢复正常。家长们担心的长胖、影响生长发育等全身副作用并不常见。
人们以讹传讹说的药物性鼻炎的副作用也和鼻腔局部喷雾使用的激素无关,而是与下面误区里提到的一类药物有关。
误区三:滥用减充血剂
出于对国内药品质量的不信任,最近几年海淘药品火起来了,家长们乐此不疲地海淘着各国的药品,殊不知这其中也有风险。施大夫在